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snai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snai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snai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t-snail.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郑州出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建立中原氢能交易平台组建产业应用基金_硬件产品_开云体育app官方网站,kaiyun官网登录,kaiyun平台官网登录

郑州出台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 建立中原氢能交易平台组建产业应用基金

2024年09月26日 | 硬件产品

点击:1

  • 产品概述

  规划明确,争取到2025年,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逐步的提升,氢能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氢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显著,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郑州节点基本建成,具备“中原氢都”建设条件。低碳氢供应能力达到1万吨/年,布局加氢站200座,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少于5家。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郑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42035)》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促进郑州市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和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22〕81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纲要的通知》(郑政〔2021〕12号)、《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郑政〔2022〕3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氢能被视为促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方法,是能源技术变革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国际形势多变,地缘冲突加剧全球能源危机,能源供给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采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并在用能终端中使用氢代替化石燃料,可大幅度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氢能的主体地位已经在全世界内达成共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将氢能提升至战略高度,陆续出台相应氢能发展规划或支持政策。截至目前,全球已有包括美国、日本、欧盟在内的46个国家和地区发布了明确的氢能发展规划,26个国家将氢能作为能源部门的支柱之一。

  2022年,全球氢气生产量达9500万吨,其中传统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制氢仍为全球主要的制氢方式,占全球氢气产量的83%以上,副产氢占比为16%。据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和2050年全球氢气需求将分别达到1.15亿吨和5.2亿吨,终端能源占比分别为5%和13%。未来全球氢气需求还将持续增长,低碳制氢取代传统能源制氢进程加速推进,电解设备运营规模及大型制氢项目建成规模增速明显。

  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基础设施方面,全球累计建成氢气长输管道超过5000公里,加氢站数量突破1000座,预计到2030年全球加氢站数量将超过4500座。应用方面,在交通领域,全球已累计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达67488辆,预计到2030年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以上。建筑领域,日本已推广热电联产设备40余万套,欧洲计划到2040年部署热电联产设备250万套。冶金领域,以氢代碳成为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水平发展的主要路径,欧盟、中国和日本等都在积极开展氢能在冶金领域的应用。化工领域,推动现有甲醇、合成氨、石油炼化等领域的绿氢替代成为重要趋势。

  我国格外的重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氢能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以来,国家相关规划明确氢能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是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日渐完善,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规划布局氢能产业。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氢能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112月,国内累计出台412项氢能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政策62项,各地区政策350项。目前我国各省市到2025年的氢能规划产值总额已接近万亿,巨大市场潜力下的规模效应成为中国氢能产业快速地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政策引导下,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产业链逐步完善,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国内外合作逐步加强。在产业层面,我国氢气总产量稳步增长,2022年氢气总产量达3781万吨,同比增长14.5%;氢能产业链企业注册量持续增加,截至2022年12月已达8843家。我国氢能获取及应用逐步由灰氢向蓝氢、绿氢过渡,规模逐步扩大;氢能相关核心技术不断突破,自主化水平快速提升;氢能示范规模和应用场景逐步扩大,截至2022年12月,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累计12682辆,加氢站建成总量达358座,同比增长40.4%,数量居全球第一;燃料电池领域专利数量呈爆发趋势,公开/授权专利60129件。

  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形成良好氛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发展形态趋势。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正处于产业链技术突破并从研发转入产业化示范应用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顶层设计指引下,各地区结合自己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多领域特色氢能应用,为我国氢能产业多元化发展提供土壤,助力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

  河南省氢能产业起步较早,将氢能作为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已出台一系列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提出建设氢能应用示范轴带、构筑五大产业支撑节点、建设三个氢能供应保障基地、打造良好产业生态的发展布局。

  河南省是能源生产大省,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焦炉煤气、氯碱工业等副产氢年产量达55万吨;风电、光伏装机量位居全国第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增长潜力巨大。多种氢源可为河南省氢能产业不同时期的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目前,河南省已初步搭建涵盖上下游的氢能产业链,在技术探讨研究、示范应用等方面逐步实现突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态趋势初步显现。郑州市要充分的发挥现有产业优势,顺应绿色低碳发展的策略,加快推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应用示范高地,构筑国际合作桥头堡。

  郑州市区域总面积7567平方公里,非流动人口1282.8万,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12934.7亿元。郑州市是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牵头城市,地理区位优势显著,有利于发挥城市间产业和人才的协作联动作用。郑州市是交通领域的先行者,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研发技术与产业化能力相对突出,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推广应用经验,具备良好的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郑州地处中原地带,是国家中心城市之一,铁路、公路以及航空运输构成了便捷通达的交通体系。郑州拥有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和中国境内最大的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是全国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网中唯一的“双十字”中心,也是全国唯一的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同时,郑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城市,是国家五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唯一的中东部城市,截至2023年1月底,郑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过7000班次。良好的国内和国际地理区位条件,有利于支撑郑州氢能产业立足中原地区,辐射全球。

  郑州市周边150公里范围内伟祺新洁能源、河南心连心化工集团、金马焦化等企业低成本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达60亿标准立方米,氢能供给潜力巨大。郑州还拥有丰富的潜在风能、光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资源,为绿氢的制取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郑州天然气地下管网发达,是中部天然气储存、运输重要节点城市,为长距离、跨季节氢能储存和运输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

  郑州大学在氢燃料电池、氢储运方面有着较为深厚的研究基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燃料电池双极板、质子交换膜、碳纸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研究,河南农业大学在生物质制氢技术方面国内领先,郑州轻工业大学氢能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审批。宇通集团是国内最早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整车企业之一,建设有国家电动客车电控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河南省燃料电池与氢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作为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牵头城市和国家交通中心枢纽城市,郑州市已在公交、环卫、冷链物流、渣土、搅拌车、重型牵引车等领域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超过1000辆。郑州市能源需求旺盛,工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广阔,减碳需求巨大,适合在能源、工业、建筑、农业等领域广泛开展氢储能、备用电源、热电联产、绿氢工业、轨道交通、氢能无人机、氢农业等多元化应用示范。

  郑州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产业链尚不完整。目前郑州主要围绕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开布局,产业链上游环节缺失,有待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二是氢能保障供应能力相对薄弱。周边氢源潜力有待开发,加氢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氢能输运体系亟需加强。三是产业高质量发展质量仍需提升。科研投入及核心技术储备明显不足,本地化自主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开发偏少,人才体系建设仍需加强,示范应用项目尚未完全展开。四是氢能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尚不健全,先行先试制度尚未突破,难以推动本地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历次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着眼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统筹布局氢能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动力,积极做好氢能产业链重点环节研发技术和引进,积极打造中原地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中原氢都”。

  积极发挥郑州市作为“1+N+5”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的牵头作用,推进与“郑汴洛濮氢走廊”融合发展,挖掘郑州市氢能和燃料电池装备制造潜力,有序推进氢能在绿色交通领域的示范引领,积极探索氢能在分布式能源、储能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氢能与冶金、建材、化工等工业领域的融合发展。助力郑州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

  创新引领,重点突破。统筹自主研发和引进吸收,完善氢能产业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打造氢能科学技术创新高地。集中突破关键技术装备瓶颈,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驱动产业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示范先行。深入切合郑州产业体系和发展实际,选择氢能示范应用领域,挖掘应用潜力,拓展应用场景,培育应用市场,将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重点示范工程建设有机融合,形成“以示范促产业、以产业助示范”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政府统筹,市场主导。发挥政府规划支撑和政策激励作用,合理调配政策资源,推进全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强化补链固链强链建设,注重产业链协同成长。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布局,探索适合氢能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商业模式,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化竞争环境。

  安全优先,低碳发展。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推动氢能标准规范制订,建立健全氢能安全监管制度,强化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管控能力,保障氢能产业安全发展。引导氢能产业绿色发展,重点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构建清洁、低碳的多元化供氢体系。

  近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郑州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达200亿元,初步建成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体系,产业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逐步的提升,氢能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在交通领域示范应用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氢能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的新趋势显著,郑汴洛濮氢能走廊郑州节点基本建成,具备“中原氢都”建设条件。

  创新能力到2025年,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以工业副产氢为资源依托,推动氢的纯化与分离、痕量杂质检测、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解水制氢、氢液化、固态储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等技术自主创新、燃料电池效率与整车节能控制水平稳步提升,部分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替代。

  基础设施到2025年,形成以工业副产氢为主体,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解水制氢为辅的氢气供应保障体系,低碳氢供应能力达到1万吨/年。布局加氢站200座,其中制加氢一体站10座,开展管道掺氢试点,规划1条纯氢管道。

  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到2025年,重点培育现有燃料电池及整车、液氢装备、加氢站设备优势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进氢能产业链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等领域优质企业,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少于5家,提高涉氢装备制造能力,力争燃料电池系统产量达到10000套,燃料电池整车产量达到5000辆,液氢装备产量达到50吨/天设备规模。

  示范应用到2025年,扩大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示范应用规模,积极探索氢能在工业、储能、建筑、农业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绿氢示范项目12个、液氢示范项目不少于1个。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应用场景涵盖环卫车、渣土车、城际物流运输、冷链车运输等,有序开展氢燃料电池轨道交通、氢无人机、氢能两轮助力车、管道掺氢、氢储能、备用电源、热电联产、燃氢轮机、电网调峰、氢农业、低碳水泥等场景的研究。

  服务保障到2025年,围绕产业链发展,慢慢地加强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打造郑州市氢燃料电池车辆监管平台、氢能大数据平台和检测认证平台。推动郑州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行业标准、团体标准5项左右,新建氢能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2家。

  中期发展目标:到2030年,郑州市氢能产业总产值达500亿元,氢能产业由示范带动转向市场拉动,氢能在终端应用中的比重逐步提升,产业规模明显地增长,政策支撑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相对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协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进入全国前列,氢能装备制造迈向高端,产业链布局趋于完善,形成以郑州市为引领的中原氢能产业生态圈,氢能在交通、能源、化工、建筑、医疗、农业领域实现多元化示范应用,“中原氢都”建设深入推进。

  创新能力到2030年,发挥郑州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优势,提高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的可靠性、稳定性和耐久性,提升电堆设计、系统集成、电解水制氢的工艺技术水平,突破新型制氢技术、储运关键材料和核心技术,进一步夯实液氢装备研发、制造的国内一马当先的优势,氢气储运成本持续降低,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全面实现国产化替代。

  基础设施到2030年,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占比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电解水制氢为主体的氢气供应保障网络,低碳氢年供应量达到3万吨/年。形成气液并行的多元化氢能基础设施和储运体系,提高加氢站加注能力,新建加氢站平均加注能力不低于1000kg/天,建成至少1条纯氢管道,推动以郑州市为中心,辐射中原地区的氢气管道网络建设。

  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到2030年,立足头部企业氢能板块,加快产业强链布局,力争引进培育10家国内领先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链长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优势显著、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重点环节和品牌产品。力争燃料电池系统产量达到50000套,燃料电池整车产量达到20000辆,液氢装备产量达到200吨/天规模。

  示范应用到2030年,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示范应用影响力明显提升,以郑州市为引领,带动中原城市群,扩大应用场景范围和规模。立足西部地区,促进绿氢与化工领域深层次地融合,布局氢基绿色燃料示范项目。立足航空港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打造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叉车、无人机等应用场景。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5000辆,推广分布式电源、热电联产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建设氢农业示范田不少于100亩。

  服务保障到2030年,以企业和高校为主体开展产学研合作,建成氢能标准研究、检测试验认证和安全运营监测等科研服务平台,推动郑州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10项左右,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5家。

  远期发展目标:到2035年,郑州市氢能产业总体规模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形成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示范应用领先的国际化氢能产业链,拥有一批自主创新实力丰沛雄厚,核心技术世界一流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总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低碳氢在终端应用中的比重大幅度的提高,氢能基础设施实现全方面覆盖,形成安全高效的氢能储运配送体系。建成引领全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氢能大数据平台和交易买卖平台,氢能航空港、城际氢能货运物流廊道和氢能管道网络体系,与中原地区形成协同创新生态,辐射至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鲁地区,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氢都”,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氢能科学技术创新高地、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地、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一中心+三平台+五基地+多点示范”(1+3+5+N),即一个氢能产业集聚中心,三个产业支撑平台(氢能大数据平台、燃料电池车辆运营监管平台、氢能及燃料电池检验测试认证平台),五个氢能装备制造基地(郑东新区先进氢能装备制造及孵化基地、郑州经开区及中牟县燃料电池整车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郑州高新区加氢装备制造基地、金水区先进氢能技术探讨研究基地、巩义市液氢装备制造基地)以及不一样的区域特色的多种场景示范,以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孵化、投资拉动、全方位服务保障、多场景应用驱动,实现氢能产业多方位、全场景统筹协调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氢能产业生态集群。

  完善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全产业链氢能体系,加速建设“中原氢都”。打造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积极地推进多条技术路线制氢试点示范,加快发展低温液态储运技术,探索推进高效、智能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和运营。鼓励氢能多领域多场景应用,开展油气氢电合建站及制加氢一体站试点,推进氢交通、氢供能、备用电源、绿氢化工等示范项目,在园区、基地等特定区域开展以氢为核心的能源综合应用试点。建立氢能产业支撑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氢燃料电池车辆运营监管、氢源智能调度、科研支撑服务、标准检验测试认证四大核心功能,助力氢能产业高效、健康发展。

  充分发挥郑州市在科学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方面的优势,聚焦氢能及燃料电池关键装备制造、创新研发技术、氢能应用场景拓展,以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为承载基础,建成郑汴洛濮氢能走廊氢能装备制造产业节点城市,形成“一中心+三平台+五基地+多点示范”的发展格局。

  由市政府牵头,集聚产业优势资源,在郑东新区打造氢能产业集聚中心。设立中原氢能产业研究院,承担氢能产业政策研究、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前沿技术跟踪、科研成果孵化、示范项目管理、对外交流合作等职能;建设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开展产学研联合技术攻关,孵化培育、定向招商引进具有核心技术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推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和实现规模聚集效应;成立氢能产业应用基金,重点为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科技成果孵化、运营平台建设、现有氢能企业未来的发展和氢能产业招引提供资金支持。

  (1)氢能大数据平台: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建设灵活高效、科学智能的氢源协调调度平台。串联氢气制储输加用各环节,监控氢气供给和负载情况,重点开发氢气供给及加氢站负载监控预测、资源智慧调配、风险预警等基本功能,科学合理调配资源,形成规模化集约效应,降低用氢成本,提高氢气供给体系效率。

  (2)燃料电池车辆运营监管平台:建立郑州市燃料电池车辆数据库和运营监管平台,获取相关车辆运营数据,评估车辆和燃料电池系统全生命周期内运行状态,提升风险预判和事故预防能力。与国家汽车数据中心打通数据连接渠道,实现数据共享,为政策制定和行业监督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3)氢能及燃料电池检验测试认证平台:建设高标准氢能及燃料电池检验测试认证平台,规划四大基本功能:氢气痕量杂质检测、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检测、制加氢设备性能评估、低碳氢源认证。提供氢能全产业链安全咨询服务,为燃料电池整车验证、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系统测试评价、氢安全等方面技术突破提供支撑,助力解决氢能产业链研发、应用、推广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推动郑州市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依托郑州经开区整车产业基础优势和中牟县汽车零部件制造优势,统筹协同技术创新资源,打造燃料电池整车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以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为引领,以氢燃料电池技术为纽带,通过规划引导、扶持培育、龙头带动、产业招引等方式,逐步形成“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的产业梯队,打造定位合理、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同联动的氢燃料电池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高地。

  立足郑州高新区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依托郑州市加氢站网络建设快速地发展优势,推动大排量、大压比压缩机、高压液氢泵、高精度高压力氢气流量计等加氢站核心零部件及先进装备的国产化突破,补足产业链短板,实现加氢站核心技术及装备制造工艺自主可控,打造加氢装备制造基地。

  依托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平台优势,集聚研发创新资源,聚焦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大功率高能效长寿命电堆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规模化市场化应用技术,不断巩固郑州市氢能产业链优势环节,提升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先进氢能技术探讨研究基地。

  通过央地共建模式,在巩义市培育液氢装备研发及制造产业链,打造液氢制储运加供应链,开展透平膨胀机、低漏率换热器、正仲氢转化器等核心装备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攻关,加强液氢装备制造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液氢装备制造水平,开展全省首台套氢液化装备商业化规模运行示范,构建高密度、长距离、低成本的液氢储运网络与氢能智慧供应示范平台,推动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造液氢装备制造基地及制储运加示范区。

  依托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国家级物流集散地枢纽的区位优势,加强加氢站及备用电源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叉车在快递、预制菜、冷冻食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探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在能源应急保供方面的应用前景,逐步扩大应用场景范围,打造氢能零碳物流示范港区,实现氢能示范规模化推广目标。

  在惠济区探索氢供能示范场景,规划布局氢能公寓、氢能路灯等建筑及设施,园区综合利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氢储能、智能化能量回收等技术,打造“零碳”园区。在低碳旅游、生活服务等领域推广氢能两轮助力车、旅游大巴、摆渡车辆等试点应用,把惠济区打造成独具特色的氢供能综合示范区。

  充分利用郑州市西部地区丰富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禀赋和良好的电网消纳条件,以氢能为纽带,探索“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开展绿电绿氢转化示范,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梯级利用。把握郑汴洛濮氢走廊机遇,协同郑州都市圈“飞地经济”园区,开展绿色建材、绿氢低碳燃料技术探索和项目研究,探索开展氢气在农业领域的试点应用,打造绿电绿氢转化示范区。

  围绕燃料电池汽车商用车在跨区域、远距离场景的零碳化推广应用目标,推进郑州与周边氢能示范城市群之间实现高质量协同,推进郑州河北,郑州山东,郑州上海的城际氢能高速和骨干公路建设,与沿线城市在交通货运物流运输场景、加氢站建设、氢源供给等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构建跨区域联通的城际氢能货运物流廊道。

  充分发挥郑州市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氢能优势领域产业基础,以加强科学技术创新水平为根本动力,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为核心目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内外氢能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知名院校开展合作,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工艺,通过自主创新带动郑州市氢能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氢燃料电池整车装备制造集群。

  聚焦副产氢提纯、碱性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甲醇制氢、氨裂解制氢、生物质制氢等核心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发挥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孵化器与加速器功能,支持有条件的氢能产业初创公司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团队和领先企业,推动国际先进制氢技术在郑州市实现成果转化,打造规模化的制氢装备产业集群。

  以郑州市周边丰富氢能资源禀赋为支撑,统筹郑州市氢能储运加注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积极布局氢能储运装备关键材料供应、核心部件加工及装备集成制造等重点环节,推动加氢站核心零部件及装备本土制造,鼓励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加强合作,带动产业聚集发展,逐步建成以高压气态为基础,低温液态为特色,有机液态与金属固态为补充、管道输氢为前瞻的多元储运体系,全面打造氢能储运加装备制造集群。

  瞄准氢燃料电池产业链核心技术、高的附加价值和缺失环节,加快引进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研发和生产企业落户,推动在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技术及核心材料方面实现突破,重点支持有条件的车企加快燃料电池商用车及应急电源车和叉车等车型的研发与生产,鼓励开发燃料电池分布式供能产品。推广各类氢能装备本地应用,形成局部闭环的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态,构建高水平自主可控的应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依托郑州经开区及中牟县燃料电池整车与零部件研发制造基地,围绕氢能产业链优势环节,鼓励有条件的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发挥优势地位,开展产业链垂直整合与横向协作。支持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以股权投资、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等形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联合研发技术、共同开发新产品以及项目共建等模式与国内外先进氢能企业和院校深入合作,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的技术工艺、商业模式及管理经验,提升公司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依托郑东新区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先进氢能装备制造及孵化基地、巩义市液氢装备制造基地及制储运加示范区、郑州高新区加氢装备制造基地,围绕大功率、高电密、低功耗的碱性电解水以及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装备制造和副产氢高回收率提纯设备等产业链短板及核心环节,开展创新团队引入、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龙头产业集聚等工作。

  引进和培育70兆帕车载储氢瓶、30兆帕及以上高压轻质储运装备,液化能力5吨/天以上液氢设备,大容积、低蒸发率液氢储罐,高安全性、低能耗加注设备等核心氢储运加设备研发及制造企业。支持企业组织以液态化合物为介质的有机液态储氢和以合金或纳米材料为介质的固态储氢研发技术和材料加工及装备制造。鼓励企业超前布局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与中低压纯氢管道关键技术与装备。打造兼顾近中远期发展、涵盖气液固三相的多元氢储运加装备制造矩阵。

  关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大功率高能效长寿命电堆、质子交换膜、低铂/非贵金属催化剂、碳纸、膜电极、金属双极板、空气压缩机、高效氢循环系统、高功率密度变换器等关键氢能应用装备和零部件制造,积极推动燃料电池系统高度集成、节能和优化控制、智能化批量制造、安全可靠专用电控系统和动力精准匹配系统等技术探讨研究与应用。着力打造产业内生式循环发展生态,产品关键性能指标及装备制造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结合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需求、园区及企业用氢需求,鼓励在非化工园区开展制氢项目先行先试,支持郑州市及周边可再次生产的能源项目探索绿电制氢示范。合理规划制氢站布局与建设,保障氢能供应。探索和推动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母站建设,结合新能源产业优势,在重点工业园区打造电解水制氢示范应用;结合生物质和地热资源优势,探索垃圾、生物质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应用。

  利用现有油气加注基础设施进行改扩建加氢站,加速形成配套网络,实现氢能加注的商业化应用。根据应用场景统筹加氢站布局,支持自用撬装式加氢站建设及综合站改造建设。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结合外围通过通廊道,采用合建站、附属站、制加氢一体站等多种建设方式,鼓励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热情参加加氢站的建设实施,形成布局均衡合理、选址科学安全、覆盖广泛高效、兼顾近远期实施的加氢站点网络。

  3.建设储运基础设施针对郑州市氢能应用场景,完善储运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储运技术向多元化、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的方向发展。根据用氢量和距离等真实的情况,近期选择安全性高、监管完备、成本较低的气氢拖车和液氢槽车作为主要储运方式。中远期开展固态储氢、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氢能基础设施试点示范建设。规划专用输氢管网,覆盖全市主要制氢站及加氢站,并完善与周边地区输氢管网及液氢槽车线路的对接,有序推进储运基础设施建设,融入中原地区氢能供应体系。

  积极主动推动非化工园区制氢项目先行先试,依托荥阳、新密、登封、新郑等地开展风光制氢、抽蓄电站余电制氢,结合农副产业优势,探索生物质制氢、沼气制氢等试点示范,推动主城区开展基于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或电网低谷负荷的制储加氢一体化母站建设,开展电解水制氢、甲醇制氢、氨制氢、垃圾制氢项目。

  到2025年规划加氢站200座,其中制加氢一体站10座,根据示范应用场景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结合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氢能产业制造基地规划配套建设加氢站,满足氢能企业中小试及研发孵化、生产测试需求;依托交通、物流、市政等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加氢站满足示范车辆运行需求;依托轨道交通、无人机、两轮助力车、分布式供能、备用电源、应急电源车等应用场景,建设加氢站满足未来新兴交叉领域用氢需求;以郑汴洛濮氢能示范应用轴带为主,在连霍、京港澳高速郑州段高速服务区建设加氢综合能源站,构建交通干线氢能补给网络;依托陇海、京广铁路,在国道310、107郑州段沿线布局加氢综合能源站,联动周边省市建设贯通南北的氢能综合物流通道。

  依托周边企业低成本工业副产氢源建立高压气氢、低温液氢保障专线;依托郑州市及河南省内外绿氢项目,天然气管网、纯氢管道和地下储氢设施,建设天然气管网掺氢、纯氢管网输氢并行的氢能管网储运体系。

  鼓励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联合高校和机构共同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支持设立氢能院士工作站,推动建设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实验室等科研创新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商业化推广为落脚点,促进各类创新平台协调联动,贯通创新链与应用链各环节,构建从技术创新到产品研发并最终实现市场化应用的高水平创新体系。

  整合技术创新资源,开展氢能产业前沿技术攻关、应用技术探讨研究和产品技术开发。提前布局生物质制氢、垃圾气化制氢等新型制氢技术开发,鼓励开展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太阳光解水制氢等前沿制氢技术研究。支持利用财政资金、社会资本开展氢能产业专项课题研究,面向核心技术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推动开展氢气对人体影响及对各种疾病治疗效果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探索氢气在医疗康养领域的应用前景。

  以氢能产业研究院及产业应用基金为支撑,打造国际氢能产业创新载体,支持氢能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国外领先企业、科研机构、知名高校在技术创新、平台共建、人才教育培训、应用示范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推动国际先进的技术在郑州市实现成果转化,带动郑州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中原氢能交易平台,重点开发氢产品交易、氢价格资讯等基本功能,积极打造立足全国的氢产品交易中心、信息资讯中心、价格指数中心、资源调配中心。

  鼓励河南能投、宇通、郑州大学等有条件的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和重点高校深度合作,开展国家、省重点氢能课题申报。联合省外重点高校共建科学技术研发平台、工程创新平台,新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不少于5家,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平台与创新资源的有机链接,增强科学技术创新策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赋能发展能力,打造中原地区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

  以中原氢能产业研究院和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探讨研究院等科研创新平台为支撑,积极开展高性能电极、非贵金属催化剂、高效质子交换膜等关键材料研发和技术攻关;提前布局高温固体氧化物制氢、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生物质制氢、垃圾气化制氢、太阳能光解水制氢等技术研究。重点开展高效质子交换膜、非贵金属催化剂、有序化膜电极、正仲氢转换器、低漏率换热器、大排量氢气压缩机等关键材料及核心装备研发突破。支持氢能与大数据、智能驾驶、智能电网等先进的技术创新融合。

  依托郑东新区先进氢能装备制造及孵化基地,建立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搭建燃料电池车辆运营监管平台、氢能及燃料电池检验测试认证平台和氢能大数据平台,为产业链公司可以提供运营监管、检验测试认证、数据分析等服务,支撑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制与运营维护,推动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以中原国际氢能产业园为支撑,依托知名行业协会资源优势,成立郑州氢能产业发展促进联盟,整合氢能产业链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先进的技术资源,建设共享氢能实验室、氢能体验馆和氢能社区等示范工程,举办高水平氢能产业论坛和展会,全方位向社会公众展示氢能源新技术、产品和应用成果。

  依托商品交易所,建设中原地区核心氢能交易平台,探索低碳氢及绿氢交易、价格指数、溯源认证、氢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以及氢能碳减排的市场化交易机制,建立较为完善的低碳氢认证、交易机制等创新制度体系。对全国提供氢气生产、销售、运输、物流全流程数字跟踪、线上交易和结算服务,提供氢产业链全过程数字化管理,规范氢交易行为,健全氢定价机制。

  鼓励在公务、市政领域优先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探索开展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示范应用。积极引导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叉车、观光车、助力车、轨道车辆等领域的拓展应用,重点开展氢燃料电池车在渣土、冷链、物流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完成氢燃料电池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形成“应用示范+数字化示范”的线上线下全领域示范场景。

  鼓励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园区和工商业厂房等建筑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和电解水制氢装置,实现零碳智慧建筑示范应用,打造“氢能社区”“零碳园区”。到2025年,累计实现5个零碳智慧建筑场景示范应用。探索推进氢燃料电池在分布式发电、热电联产、氢储能、备用电源等特定场景的应用。

  积极探索多能融合发展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富集区域开展“风光水电+氢储能”及“电-氢-电”耦合创新示范应用;促进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制氢与化工产业深层次地融合,实现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技术突破,推进现有农业、医药、建材、电子、陶瓷、冶金等领域的绿氢替代应用;推广基于小型化、轻量化燃料电池系统的氢能无人机,开拓无人机巡检、无人机载重货运等多场景应用,推动氢能动力在装备制造领域应用;探索氢在健康医疗和康养领域的应用潜力;开展富氢水杯、制氢机等消费级应用市场培育,促进氢能产品在生活用品消费领域的快速增长。

  市政旅游交通示范:鼓励政府部门及国有企业在公务用车、出租车、机场快线等场景优先采购氢燃料电池汽车,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环卫车、垃圾清运车、渣土车、水泥搅拌车等车型替换,开展绿色低碳市政交通氢能示范。在公交路线及旅游路线中选择具备示范效应的核心区域,扩大氢燃料电池客车、观光车、助力车应用规模,开展文化旅游城际客运氢能示范。

  氢能货运物流示范:重点支持氢燃料电池技术在仓储、物流领域开展市场化应用,推动氢能与交通运输创新融合,研究制定氢能物流车辆城市配送路权政策,开展氢能零碳货运物流示范和氢燃料电池轨道牵引机车试点示范。依托郑州航空港区等物流集散枢纽的区位优势,开展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叉车在快递、预制菜、冷冻食品等领域的示范应用。推进郑州与各氢能示范重点城市群之间高质量协同,依托京港澳、连霍高速网络和国道107、310骨干公路,开展跨区域陆港联运物流集散货运氢能示范,探索郑州河北,郑州山东,郑州上海的城际氢能货运物流廊道建设。到2025年累计推广燃料电池车辆不少于2500辆。

  在惠济区、金水区、郑州高新区、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开展能源建筑场景应用示范,采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氢储能、热电联产、智能化能量回收等技术,以公共设施、企业园区、5G通讯基站和数据中心等为应用场景,开发基于燃料电池技术的应急电源车、备用电源、高品质不间断电源、地铁站应急电源等产品。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及备用电源设施,规划布局氢能公寓、氢能路灯等设施,打造“零碳”社区;探索氢能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推进氢储能与分布式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耦合应用,结合电力现货市场建设推动氢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到2030年累计推广分布式电源、热电联产及备用电源应用不少于100套。

  绿色建材示范:依托荥阳市、登封市水泥产业基础,推动水泥熟料生产环节氢气替代,配合炉窑尾气制甲醇工艺,降低水泥行业碳排放,探索绿色水泥新业态,打造绿色建材示范区。

  氢无人机应用示范:发挥氢无人机长续航、高载重优势,推广氢无人机在电网巡检、地理测绘、环保检测、交通巡查、智慧农田、货运物流等领域应用。

  绿电绿氢转化示范:发挥多能互补模式优势,充分的利用郑州西部荥阳、新密、登封、巩义等地区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电站资源开展电解水制氢项目,依托生物质、城市垃圾资源开展生物质制氢、垃圾气化制氢示范,建设绿色甲醇、合成氨以及绿色航煤项目,为郑州航空港区输送绿色低碳燃料,为医药、电子等高价值氢气应用场景提供绿氢,探索氢气在农业领域的试点应用。

  充分发挥郑州市作为中原地区中心城市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牵头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郑州市人才、资金、技术、装备制造和应用场景优势,引领郑汴洛濮氢走廊规划建设实施。利用郑州市作为西氢东送氢能管道中继站的优势,加强中原城市群与京津冀、上海城市群的体系化联动,建立跨区域氢能产业链协同机制和氢能供应网络。以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城市群优异成果打造郑州市氢能品牌,带动产业链企业聚集,提升产业规模化效应,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发挥郑州市区域龙头提质聚力作用,引导形成氢能产业统一标准法规和综合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氢能产业区域合作和产品应用推广环境。

  发挥郑州市政府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摸排区域内各单位氢能产学研合作需求,引进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顶尖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氢能产业链关键技术。对于氢能产业高品质人才,市区财政给予有力支持。深入推动产、学、研、用融合,鼓励郑州市高等院校设置氢能专业学科,培育和储备本地氢能产业青年人才队伍。

  推动以郑州“中欧班列”“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为支撑的国际氢能产业链合作,将郑州打造成“一带一路”区域氢能合作中国桥头堡。举办国际氢能峰会、学术交流会、装备技术展览会等活动,提升郑州市氢能产业的国际知名度,积极引入国际氢能先进发展理念和创新技术,推动郑州市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体系建设:依托郑州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和郑汴洛濮氢走廊,建立跨区域氢能产业链协同机制和氢能供应网络,支持市内氢能领域重点单位与各地政府、领先企业、科研机构等在配套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编制、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到2025年郑州市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氢能领域国际国内标准5项左右。

  (2)人才引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打造专业化氢能产业研究团队,加强与氢能领域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面向全球引进不少于20名氢能产业领域高端领军人才。

  (3)国际合作:实施“氢能龙头走出去”工程,支持有条件的氢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中东、非洲、欧洲等地设立分支机构,依托郑州市氢能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及重点高校引进国际合作项目,积极融入国际氢能产业链,促进开展国际氢能贸易。

  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组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各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和定期会商制度,协调解决全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推进政策制定、项目落地、招商引资、安全监管等各方面工作。建立跨部门跨产业的联合咨询机制,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氢气供给企业、生产制造企业、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应用场景投资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的氢能发展咨询委员会,盘活优势资源,创新商业模式,开拓应用场景,推动郑州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规划为引领,结合郑州市真实的情况,重点围绕财税、投融资、建设用地、人才、研发创新等方面,着力突破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障碍,积极出台相应扶持政策,营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优良环境。完善氢能产业管理政策体系,加快出台在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和终端应用等方面的审批及监督管理制度,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有序发展。

  健全人才支持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氢能领域技术团队和领军人才,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开展氢能专业学科办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及科研机构交流合作,建立人才双向培养制度,自主培养科研创新及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积极争取中央有关资金支持,鼓励企业申报政府相关专项补贴资金。设立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财政支持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建设政策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系,支持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平台建设、应用推广。组建氢能产业应用基金,引导各类社会资本以市场化形式支持氢能创新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更多氢能企业在科创板等证券市场融资。推动降低氢能企业融资成本,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氢能公司可以提供绿色信贷支持。

  统筹发展与安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构建跨部门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制氢、储运、加氢、用氢各环节安全风险管控,确保各环节符合安全标准规范。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各类风险信息实时监控分析,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建立完整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确保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妥善处置。

  建立氢能科普宣传保障机制,依托数字化技术,建设集成宣传、展示、科普等功能的氢能科技展览平台,并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途径及室外宣传方式,向社会公众广泛传播氢能技术、安全利用等方面知识,提高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在全社会树立起绿色发展理念,为郑州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发挥郑州市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和产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吸引外部专家、学者和组织来郑州举办氢能产业大会、专题论坛、展会等活动,提升郑州氢能产业在全国影响力。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