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在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水资源论坛上,宁夏向世界分享了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治理数字化的有益经验和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的探索路径。
传承和发展。宁夏引黄古灌区延续发展了两千多年,各类水利工程持续惠泽人民,经济社会繁荣昌盛,书写了一部流淌千年的水利开发巨著。
创新和改革。为撑起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先行区的水安全保障,宁夏水利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驱动,开展智慧水利先行先试,率先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蹚出了一条以数字赋能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的新路子。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点对点”的直线微波通讯,到搭建一张内网运行,再到漫步“云端”、系统融通的数字赋能,宁夏在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党的十八大后,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宁夏遵循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中央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策略部署,发挥治水要素较全、信息化基础较实、试点条件较好的优势,在防汛抗旱、供水服务、水资源监管、河湖管理等重要领域建成一批数字典型,初步探索形成了系统治水新模式。
今年6月10日,科研技术人员将秦汉渠第一农场渠的生产现场搬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办公室:水联网级联调联动全渠道控制算法软件第二次试运行如期开展,10个闸门被一个“大脑”操控,按照目标流量指令,每5分钟思考一次,以毫米级的精确度,不断调整闸门开闭距离,以保证取水流量快速稳定在目标流量附近,实现水量精准配送、减少灌溉弃水、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这是我国第一次在灌区使用国内的系统操控闸门,是引黄古灌区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如今,宁夏灌区已安装测控一体化闸门3148套、建成云泵站49座、打造云灌区130万亩,对297处干渠重要控制断面和715处重点建筑物实施在线监控,实现水工程、水资源智能远程精准联调联控,水管单位持续减员500余人。结合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探索出“投建管服”一体化新模式,以有限的水资源保障了全区城乡饮水、1000万亩农田均衡灌溉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用水安全;彭阳县“互联网+城乡供水”模式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百米”,让农村群众吃水实现“从毛驴驮水到手机买水”的历史性转变。
2020年至2021年凌汛期间,冰凌在严寒的压迫下或爬坡上岸,或冲堤淘岸,但这些“一举一动”都被精准监测和预报预警系统捕获,成为黄河宁夏段防洪(凌)减灾系统的“耳目”和“参谋”。
在水利云平台数据服务支撑下,我区建成的水旱灾害防御应用系统实现了洪旱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异地会商、灾害评估”综合功能,水资源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监控精细化、高效化、数字化,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双控”行动提供科学依据;河湖长制平台让实时监管、断面交接制等落到实处;水保监测管理系统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全方位数字化支持。
同时,水慧通与自治区政务服务网、水利部行政审批网完成了部、区、市、县四级对接互通,656项水利行政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实现了部省联动、全域发放,水资源税取用水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水量申报、核定在线办理,做到了“过程透明、数据跑路、群众省心”。
问题是导向,创新是突破。自治区水利厅按照“数据上云、公网传输、专注应用、机制适配”路径,快速推进水利管理电子化、水利生产自动化、水利服务智能化、水利决策科学化,以数字化带动水治理现代化。
破题:主动换理念上云端,坚决把信息化作为水利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按照“信息化+制度+人”整体思路,把智慧水利作为现代水利建设关键,把互联网思维作为人员考评主要内容,把信息化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提升干部职员数字素养,实施信息化工作理念、制度、流程、方式全方位转型升级和多维度深层改革。坚定把专业化作为保障信息安全的“防护网”,水利信息化系统完成了与自治区政务网全面对接,全部纳入自治区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实现了与数字政府网络安全统一标准、一体防护。坚持把社会化作为智慧水利建管的“生力军”,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完成原有20多种不同格式数据的转换迁移,从此结束了自购服务器和自我运维的时代,累计节省数据中心建设和运维费超过1亿元。
破题:统一搭平台建体系,建成“水慧通”平台,实现治水应用“一台统管”。逐渐完备提升承载各项水利应用的数字平台,统一提供用户、接口、共享等组件支撑,不买一台服务器、不铺一米光缆,已分级部署水利政务、业务、服务、财务、党务五大类共56项应用,全区72家水利单位1.4万干部职员上线协同工作,消除“互联网”盲区,实现治水数据“一网通联”,打通了全区水数据信息高速公路,实现由水利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转变,累计节省网络建设和运维费超过1.5亿元。目前,全区水利系统有线条,无线万个,基层所站互联网通达率达95%以上。联通“政务云”系统,实现治水主体“一体协同”,基于自治区政务云中心,率先建成“云、网、台、端”水利一体化信息系统,搭建起现代水利数字空间,上接水利部、下联水务局、横通涉水部门,实现“一个平台多个主体”协同工作。
破题:大力配机制转方式,坚持规划引领,政府推动。印发《宁夏智慧水利“十三五”规划》,实施“互联网+水利”三年行动,做到全区水利信息化一盘棋统筹、一张网运行、一体化推进。将水利信息化内容作为水利项目立项前置要件,建立水利信息化建管、安全、运维等6项制度13个规范的制度体系,解决了信息化“各管一片、各行其是、重复建设”问题。坚持产业支撑,科创驱动。按照“研究院+试验区+产业园”的模式,联合清华大学、银川市成立了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设立了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以“创新联合体”的方式汇聚政产学研用要素开展治水创新。数字治水纳入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进行培育,国际国内知名的璐碧垦、耐特菲姆及京蓝、大禹等31家高新企业已在宁夏建厂或入驻数字治水产业园。坚持多元投入,项目带动。落实工程投资带信息化,通过数字产业化撬动社会投资,五年全区政府水利信息化投资达9.7亿元。特别是2020年,按照先行区建设要求,聚焦城乡供水、灌区服务、黄河保护治理等重点,谋划了“互联网+城乡供水”、宁夏“黄河云”等20项共320亿元的“十四五”数字治水新基建项目,为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夯基固本。
宁夏数字治水成果的应用,不仅满足了农村群众饮用“安全水”的需求,又将农村供水提升到“幸福水”的层面,宁夏也将成为第一个在全国实现农村用水和城市用水同样水平的省区。
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水平发展先行区,将大力推动治水管理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致力于打造新时代治水思路“宁夏方案”,担当水利现代化发展“试验田”。
在发展方向上,构建水利信息化集约化承载体系、数字化感知体系、网络化传输体系和智能化应用体系,以数字化推进水利高效能治理、高水平均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着力打造数字黄河流域乃至全国水利新基建典型、水利数字化改革示范、水利科创服务样板。
在发展目标上,到2025年,全域“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的水联网基本建成,云环境公共化、水工作数字化、水治理协同化、水决策科学化、水产业融合化、水服务普惠化基本实现。
在发展任务上,坚持治水“人员、应用、制度”三位一体数字化融合升级,通过加强互联网理念培养、信息化知识培训、数字化工作运用,提升全员信息化素养;通过加强水数据建设、拓展水数据空间、优化水数据环境,筑牢治水数字化基础;通过业务工作数字化和模型化,提供更方便、快捷、及时、精准、智能的水利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多种群体的水利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在发展模式上,采取政用产学研全要素统筹配置方式,按照“科创、试验、产业”三位一体推进实施,以“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和“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做强数字治水科创服务平台,做实数字治水综合试验区,做大宁夏水联网数字治水产业园,打造全国数字治水创新发展领军模式。
收获的芹菜、组装完好的风机、全新的华润运维基地……入秋后,驱车从海原县城沿着高速向海兴开发区驶去,一派繁忙、有序的场景展现在眼前。 2021年上半年,海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15亿元,同比增长16.8%。…
近日,一名银川网友为孩子上学的事情犯了愁。“给孩子入学报名登记时,西夏区教育局突然发布通知,以南校区没有教室的原因将南校区2021级新生全部划入北校区就读,关于此通知,广大的家长没有办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