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是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宜居、农民生活富裕的门槛和重要支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下属中移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聚焦智慧灌区、智慧水库、数字孪生流域“四预”、农村供水等重点领域,积极服务各地县域乡村开展智慧水利项目建设,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以乡村智慧水利建设赋能助推乡村振兴。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地处黄河流域,灌区面积广阔,地形复杂。以往范县的灌区建设,在新时代下对于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及时性等不足,目前采集的农业生产数据已不能很好地服务于灌区的管理决策和农业发展的需求,并且监测、控制设备老化较为严重,急需一套全新的智能化解决方案。集成公司通过对灌区进行升级改造,以现代化技术引领农业发展,助力范县快速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提升灌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范县彭楼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主要是对范县彭楼灌区进行立体感知体系建设、自动控制体系建设和智能应用体系建设。立体感知体系最重要的包含:5个闸枢纽流量监测站、20个节制闸水位监测站、15个支渠流量监测站、49个斗渠流量监测站、19个水情监测站新型检测设备,构建了立体多要素的智能感知网络,实现了对灌区设备运转情况、灌溉水水质监测等方面的精确掌握;自动控制体系打造了一体化闸门控制管理系统,由42道智能闸门组成,该闸门具有水利部推荐、国家认监委批准的机构颁发的《数字水利产品认证证书》,可实现灌区对水资源调配的自动控制,支持多种通信方式保证设备正常运作,并具备秒级的安全保护响应能力;智能应用体系将水情监测系统、墒情监测系统、水环境监测系统接入已建平台,所有信息站点监测监控数据均需上传至统一的灌区数据库。通过智能应用体系的建设,范县灌区可在已建平台轻松调取所有站点的数据,支持数据分析、导入、可视化生成等功能,为灌区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撑。
经过信息化改造,范县灌区在数字灌区、智慧农业领域取得了突破,惠及了全县8个镇、4个乡,约44.58万人。改造后的灌区运用自动化和远程控制技术,减少了人工操作,降低了农民劳动强度和用水成本,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同时,改造后的灌区增强了防灾减灾能力,有利于提升农田抗风险能力,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也能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升级和扩展。
2848033.png 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09/25/66f3b782e4b09018c691b915_m.png data-from=dams data-damsstoid=po66f3b782e4b09018c691b916 data-damslibid=capital data-width=553 data-height=345 id=img-66f3b782e4b09018c691b915_m>
2848033.png data-resourcesrc=/capital/image/202409/25/66f3b782e4b09018c691b915_m.png data-from=dams data-damsstoid=po66f3b782e4b09018c691b916 data-damslibid=capital data-width=553 data-height=345 id=img-66f3b782e4b09018c691b915_m
在湖北省随州市,市域内小型水库众多,遍布全市各地,但一直以来都存在着雨水情监测手段落后、预警能力不够的问题,这给水库安全运作带来了隐患。特别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加强雨水情实时监测和大坝安全监测显得很重要。集成公司助力随州市启动实施了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管理项目,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项目建设内容最重要的包含雨水情监控系统提升及水库量水堰建设、运维等,提供包含678 座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和视频监控系统提升,即相关设备采购及安装、200座水库的沉降观测设施建设、50座水库量水堰建设及五年运行维护。核心内容有两大板块:一是建设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过安装雨量计、水位计等自动监测设备,实现对水库上游流域降雨量、库水位等数据的实时采集与传输,为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实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利用变形监测、渗流监测等手段,全面评估大坝安全状况,及时有效地发现并预警潜在风险。同时,配套建设数据管理平台,实现监测数据的集中处理、分析与共享,提升管理效率。
项目实施后成效显著,一是通过雨水情测报系统实现农田灌溉用水精准调度。据估算,项目区农田灌溉水利用效率提升约12%,年节水量超过500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状况。二是改善了水库周边旅游设施条件,水库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率为15%,旅游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特别是高效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据估算,项目区农业产值年均增长率提升至7%,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5%,均高于全国中等水准。四是项目实施动员了科研机构、高校、非政府组织等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充分体现了央企在乡村智慧水利建设上的模式创新,为央企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为响应水利部“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快速推进构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推进数字孪生流域和防洪‘四预’建设,为防洪调度决策管理提供支持”的总体要求,集成公司热情参加河北省水利四预管理体系建设,协助各级水利部门增强对洪水演进过程、消退时间和人员动态分布的掌控能力,做到早准备、快疏散、快恢复,尽可能减少因启用蓄滞洪区导致的经济损失。
本项目建设包括开发四预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四预业务支撑系统、配套基础设施等内容。集成公司主要负责建设滏阳河流域的四预业务支撑系统:补充建设四预资源库、水利专业模型实施率定、水利专业模型软件开发。通过采用物联网、3S、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方法,助力河北水利厅水利四预管理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在突发水灾害事故应对过程中存在的预报预警可靠性不足、预演时效性不高、预案可执行性不强等现实问题,支撑防洪工程体系多目标联合调度,探索不启用或少启用蓄滞洪区的调度方案以及总体灾损最小的应对措施,逐步提升河北省水安全保障能力。
河北省水利厅水利四预管理平台作为数字孪生水利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过程中,7月28日至8月4日根据预报预演结果,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工程为对象,滚动制定和执行预案,调度京津冀84座大中型水库,充分拦洪削峰错峰,累计拦蓄洪水超过28.5亿m3;8座蓄滞洪区最大滞洪25.3亿m3。京津冀组织22万余人次上堤巡查,及时处置各类堤防险情131处。通过科学精细调度,避免了24个城镇、751万亩耕地受淹,避免了462.3万人转移,充分的发挥了流域防洪工程体系综合减灾效益,极大减轻了下游防洪压力,最大限度减小了洪水灾害损失,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农村饮水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既担负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要求,也承载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民生期待。在云南元阳县,集成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推进元阳县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逐渐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元阳农村供水保障项目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开展。
一是开展农村供水基础设施改造。以中国移动5G+IoT优势为支撑,在全县11个乡镇安装29292套智能水表,替代以往农村人工抄表和按人按户粗放式收费模式,既能轻松实现远程抄表,完成对各村各户水表数据的精准抄取,又可以实时监控用水数据,一经发现用水异常,即可立即通过远程操作关闭水阀门,实现供水规范化管理。
二是打造农村供水智慧化管理。利用中国移动云计算+大数据能力,通过建设1个指挥中心、3个平台(智慧监控平台、综合管理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优化贯穿水源地、水厂、供水站、用水户的业务流程,实现供水站的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以及供水在线预警和高效化处置。
三是提升农村供水便民设施。从农民群众的切实需求出发,打造元阳水务通APP、自助式缴费终端、智慧水务网上营业厅,做到“水价、水量、水费”三公开,让用户“用放心水,交明白钱”,为群众提供现代化缴费手段,实现群众足不出户、手机线上缴费,随时查看用水信息,有效提升群众对供水服务满意度。
项目实施后,元阳县11个乡镇、44个村委会、254个自然村的15.56万城乡居民将享受到便捷、安全的饮用水,农田灌溉条件得到非常明显改善,既有效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又提高了用水效率、提升了用水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水利建设是生态宜居的构成要素,是治理有效的生动实践,是生活富裕的基础保障。乡村振兴,治水先行。未来,中移集成将持续关注乡村水利问题,坚持以智慧水利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蓝图演化成发展的实景和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